讀完《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是終于以一個探秘者的身份走進了心理咨詢師神秘的世界。目前,心理咨詢還不太被人們所接受,并不是每個人都會主動尋求幫助,然而心理學的應用確實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即便是資深心理治療師洛莉,她也呈現出了困擾和無力,來訪者帶來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敲打著她的軟肋。
在接受來訪者時,她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人傲慢無比、肆意評判挑剔;也有人看似順從,一涉及關鍵問題就裝聾作啞、逃避現實,讓她感到無力施展;有的來訪者讓她心痛,也有使她困擾;有的用一個錯誤將自己禁錮一輩子,讓她深感無力……最大的挑戰則是死亡,她要和一位身患不治之癥的來訪者一起,直面生命的終點。她看似平靜,實則竭盡全力應對一切“要心懷慈悲”。即便是這樣,她還得面對自己的困境——和男友的意外分手。在親密關系中遭遇拋棄,使得她迫切需要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她要從治療師身份轉化為來訪者。
沒錯,理咨詢師也會找心理醫生求助。在這本書中,作者洛莉有雙重身份,既是幫別人解決問題的咨詢師,又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來訪者。她向自己的心理醫生溫德爾述說自己的經歷,一層一層就像是剝開洋蔥般將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出現隱秘問題暴露出來。最終她在醫生那里也尋找到了自己的終極答案。
找個人聊聊,并不是簡單的找個人聊聊。當一個人真的想要做出改變,就要學會勇敢邁向心理咨詢室,向心理咨詢師述說你的掙扎、猶豫和恐懼,直至你最終鼓起勇氣面對痛苦,接受現狀。此外,心理治療師面對的來訪者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多變的。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用掩飾、逃避、阻礙的方式述說自己的經歷,這也考驗了心理治療師的能力。當痛苦終于被言說,人們才能獲得最基本的勇氣,去看、去感知、去信任。我們才有勇氣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我們才有勇氣從對方眼睛里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有智慧去思考為什么而做,或者還存在哪些不同的選擇。語言能讓我們沉靜、不急于改變,而是儲備更多的能量。能量交談讓我們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痛苦,也接納我們用來逃避痛苦的徒勞無功的嘗試。
最后,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的心理治療師。當我們遇到身邊的朋友、家人或同事遇到心理問題時,我們可以給予關心、支持和建議。有時候,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擁抱或一個微笑,都可能成為治愈他人心靈的力量。
總之,《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是一本令人感動和深受啟發的心理學作品,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內心,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在面對困難時尋求幫助,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而從中受益。 |